穩步發展,不斷創新
改革開放后的第二個十年可以說是中國電梯行業穩步發展,不斷創新的十年。經過改革開放個十年,我國電梯行業在吸收國際電梯新技術的同時,相關的管理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
1990年1月16日由中國質量管理協會用戶委員會等單位組織的全國國產電梯質量用戶評價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發布了產品質量較好的企業和服務質量較好的企業的名單。評價范圍是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1986年以來安裝使用的國產電梯,1150家用戶參與了評價。
1991年3月電梯標準制訂修訂協調會在廊坊市中國建研院機械化所召開。會議確定1991年將制訂標準《電梯產品型號編制辦法》,《自動扶梯分類》,《自動扶梯技術條件》,《自動扶梯試驗方法》、《自動扶梯安裝驗收規程》;修訂標準GB7588-87《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10060-88《電梯安裝與驗收規范》,另外還將制訂3項行業標準:《船用電梯》,《液壓電梯》,《電梯導軌檢驗規則》。
1992年3月23~24日電梯協會第2屆理事會工作會議在杭州市舉行,會議承辦單位是上鋼三廠工貿總公司。20名理事和2名名譽理事出席了會議。杜宗翰理事長作了“電梯行業目前形勢”的報告,任天笑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作了“中國電梯協會報批情況及有待研究的幾個問題”的報告。會議指出,電梯協會在社團清理整頓后經建設部(1991)751號文批準,并經民政部審查予以登記,于1991年12月22日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團體登記證(社證字第0866號),從而成為中國電梯協會(一級協會),這是電梯界的一大喜事。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突飛猛進,更有利的帶動了我國電梯產業的發展,1997年取得了電梯總產量與上年持平、總產值繼續增長的好成績,由此證明我國電梯行業更加成熟,適應市場變化和把握機遇的能力已大大提高。1998年,蘇州江南電梯有限公司民族品牌的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已銷售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阿聯酋、埃及、敘利亞、土耳其、阿根廷、澳大利亞、德國、英國、荷蘭、意大利、葡萄牙、希臘等近20個及臺灣、澳門地區,我國電梯產量突破3.02萬臺。
迅猛發展,日新月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完善,電梯已不只存在于商務寫字樓、大酒店、商城普及到高層住宅樓,同時也走進人們生活的多個角落,成為城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工具。
中國電梯行業之所以迅猛發展,日新月異,其根本的原因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推出的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改革開放加快了中國發展的步伐。
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我國電梯行業發展的區域性。電梯生產中心主要在華東和華南地區,華東地區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蘇州、杭州、無錫、寧波一帶長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以廣州為中心輻射東莞、中山、佛山一帶珠江三角洲。華東是中國電梯產業的發源地,華南區域的電梯產業起步較晚,很多企業是隨著廣州改革開放的發展興起。各主要中心省市相比,江浙一帶市場容量更大,電梯產業發展勢頭更猛,特別是蘇州,蘇州整梯年產量占國內電梯市場的三分之一,而配件產品中,扶梯零配件年產量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電梯零配件的年產量也已經超過四分之一。蘇州已經成為中國集中的電梯生產制造基地之一,在中國電梯行業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有13億人口,在用電梯的人均擁有量是世界平均數的1/3,是發達的1/10。巨大的電梯市場吸引了全世界幾乎所有電梯企業的關注。2007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加強宏觀調控力度,使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向穩健和規范軌道。中國大陸電梯市場在健康發展的同時穩步攀升,電梯產銷量達到了21.6萬臺,比上年凈增4.8萬臺,增幅為28%,這是在我國電梯產量持續走高的基礎上又一次創造了歷史新高,超過了全世界電梯產量的一半。據統計, 2007年我國安裝驗收電梯146999臺,同比增長24%。截止2007年底,全國在用電梯達917313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大的電梯市場。 到2008年底,我國在用電梯量已超過100萬臺。中國目前不但是全球大的電梯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擁有電梯多的之一。
現在我國電梯生產力不斷提高,質量也被國際市場所認可,不但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際市場的供應能力也在加強。
上一頁:中國國際電梯展覽會 往屆回顧
下一頁:中國電梯安裝維保業概況